日前,教育部辦公廳公布了2024年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擬招生專業設置備案結果,同意備案2024年新增擬招生職業本科專業點188個。其中我校申報的集成電路工程技術、軟件工程技術、自動化技術與應用、機械電子工程技術、大數據工程技術、智能網聯汽車工程技術、制藥工程技術、新材料與應用技術、工業設計、護理等10個本科專業全部獲批,連同2023年首次招生的電子信息工程技術、現代通信工程、人工智能工程技術、智能制造工程技術、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、數字動畫等6個本科專業,我校本科專業數量已達16個。
優化專業布局,服務深圳重點產業
職業教育要能精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、服務城市發展重大使命、服務區域產業能級提升。作為中國職業教育的一面旗幟,學校始終堅持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廣東“制造業當家”戰略,不斷完善專業與區域產業同頻發展機制,學校16個本科專業和86個??茖I與深圳“20+8”產業集群契合度達100%,形成與深圳、粵港澳大灣區教育鏈、人才鏈、創新鏈、產業鏈“四鏈融合”的發展格局。
學校16個本科專業和86個??茖I與深圳“20+8”產業集群契合度達100%。
學校按照“質量為先、合理布局、適應需求、穩步發展”的原則,編制了職業本科專業發展規劃,明確優先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、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亟需專業,適時發展前沿交叉學科專業。到2030年,擬開設45個本科專業,形成以工學類專業為主體,涵蓋藝術、經濟、管理等學科門類,相互支撐、協調發展的本科專業體系,實現從純專科培養向本科培養為主的轉變。
創新培養模式,培養高技能人才
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意味著職業教育的高層次、高起點和高標準,在人才培養模式上,也必然呈現出與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不同的特點。學校堅持“職”的特色、“本”的特征、“高”的目標,創新本科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,遵循產業需求和崗位能力導向的培養邏輯,探索構建“技術牽引、產品載體、理實融通、能力本位”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,培養懂技術、通原理、能創新、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的高層次、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。
學校通過組建本科教育學院和未來技術學院,有組織推進職業本科人才培養先行先試改革。其中,未來技術學院實施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改革和項目制教學改革,強化技術、商業和人文教育有機融合,建立科學、工程、設計、人文深度融合的項目制課程體系,培養懂技術、有商業洞察力和領導力的硬科技創新創業人才。
2023年,首批6個專業招生實現“開門紅”。圖為首屆本科生報到現場。
學校的職業本科人才培養得到社會廣泛關注。2023年,首批6個專業招生實現“開門紅”,其中,物理類專業組投檔最低分超本科控制線116分,超特控線16分,學校物理類投檔線位列廣東省高校第11位。
深化產教融合,突出職業教育特色
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,是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,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抓手,是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、大國工匠的關鍵。
本科專業一覽表。
學校牢牢把握職業教育辦學方向,貫徹落實教育、科技、人才一體化部署戰略,全面推進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探索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路徑。學校積極打造生態多元的產教融合載體,聯合比亞迪等頭部企業共建特色產業學院18個,與華為共建全國首家ICT學院支持中心,牽頭組建的深圳市域產教聯合體入選國家首批市域產教聯合體,探索形成了校企共同開展黨建活動、共同開發專業和課程標準、共同打造高水平雙師團隊、共同設立研發中心、共同制訂行業標準、共同開發職業資格證書、共同開展創新創業教育、共同服務共同富裕、共同“走出去”等“九個共同”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。
(教務處 王 俊/文 宣傳部 張 雷/圖 校融媒體中心 劉爽然/制圖)